博宝艺术家 > 艺术家 > 杨英风个人官网
销售作品
欣赏作品
浏览
30991
分享
574
粉丝
1677
+关注
更多
—  微信扫码 参与互动  —

杨英风

杨英风 字呦呦出生:1926年1月17日生于台湾宜兰县去世:1997年逝世于台湾新竹家庭:杨英风是台湾宜兰县当地望族之后、父亲为杨朝木、母亲为陈鸳鸯。祖籍福建。他排行老大,小名为“呦呦”。他的父母长期在北京经商,杨英风小学毕业之后,也前往北京读书,当时是1940年。经历:一.(1926~1938)宜兰家乡杨英风生长在环境纯净的宜兰乡下,对乡土的淳朴感觉特别亲切,也让他从大自然中学习去认识、美体验美。由于他的父母长年都在大陆经商使年幼的杨英风常常感到孤单,所以他开始把注意力放在大自然,从中得到安慰和快乐。二.(1939~1943)北平少年时代的生活(1946~1948)杨英风就到北平深造,深受中国古典文化的影响。三.(1943~1945)在日本东京留学1943年,杨英风考取了东京美术学校建筑科(现在的国立东京艺术大学)。在校期间深受“日本现代雕塑之父”的朝仓文夫,以及日本木造建筑大师吉田五十八的影响。四.(1947年)受到云冈大佛的宏伟壮丽的景观所震慑后因日本发生战争而在1946年回国,就读于北平辅仁大学美术系,隔年回到台湾与表姐李定结婚,并在兰阳女中教美术、后又到台北担任台大植物系绘图员。1948年,他就读师范大学美术系,是他在动荡不安的局势中,所念的第三所大学,他曾是张大千、溥心畲的学生。隔年他的长女出生,但父母与弟弟因政局之故留在大陆、三十多年之后才得相见。他一度沉浸在中国古都的文化中,借着研读中国古籍、太极拳健身与探访云岗石窟佛像艺术等,参悟、思索中华文化的精神。就读辅仁大学的暑假,与云冈石窟的相遇,决定了杨英风日后艺术发展的方向。从绵延一公里、五十三个洞窟中五万一千多尊佛雕中体悟到,东方美学是生命美学、生态美学,魏晋时代的佛雕将人体造型生命化,将万类生命圆融于一体,是中国生命美学用于雕塑人体的源头。五.(1951~1962)在丰年杂志社担任美术编辑时的乡土创作1951年,杨英风承受经济压力、只得从师大美术系辍学、并开始在《丰年》杂志担任美术编辑,然而他在创作上仍相当勤劳,在11年的编辑工作中,他留下了大量的乡土版画和漫画。1953年并得到了第一个美术奖,也就是“第16届台阳美术展览会”的“台阳赏”,作品是雕塑“骤雨”。1956年他第一次参加国际展览“圣保罗双年展”,作品是佛像雕塑“仰之弥高”。1961年则举办了第一次个展。1962年,杨英风辞去了美术编辑,开始专心的经营雕塑创作。此时他在台湾“五月画会”中也相当活跃,不仅在联展中担任重要角色,也带领组织年轻画家进入国际舞台,这一年他获得了香港国际艺术沙龙展的银奖。六.(1963~1966)远赴罗马探索现代艺术1963年他开始大胆的采用不锈钢材质创作。前往意大利国立罗马大学雕塑系及罗马造币学校进行艺术研究工作。在意大利旅居三年的经验,使杨英风体认到东、西文化及美学的差异,看透西方科技及物质的过度使用与发展,渐渐领悟中国人追求人类与自然环境交融、和谐共生的“天人合一”之哲理。并在欧洲筹办了许多引介中国现代艺术的展览。杨英风在罗马艺术学院专攻现代艺术,并踏入了铜壁徽章雕塑的新领域。七.(1970~1977)板块运动、花莲太鲁阁的影响1970年3月14日,杨英风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凤凰来仪”在日本大阪世界博览会中国馆展出,当时设计中国馆的建筑师是贝聿铭。“凤凰来仪”高7米、宽9米、使用抽象的曲线型塑造出凤凰扭头的姿态。这件作品今日有一件较小的复制品,放在台北市中山北路上的台北银行前面。1973年,杨英风的第二件重要作品“东西门”(OE门)被放置在纽约市曼哈顿的华尔街上,简洁的方型挖出一个正圆形,正圆形则有如镜子一般斜置在方型前端具有东方以空为境的哲学美感。八.(1977~1981)引进推广雷射艺术杨英风引进新的技术雷射光,加上艺术的组合所创造出的作品,引领着观赏者瞬间领悟灵性的世界与自然的本质,和人与宇宙的关系。杨英风认为,雷射艺术支所以引人入胜,就在于它很接近禅的沉思境界。九.(1982~1988)不锈钢景观雕塑的创新杨英风认为不锈刚性真质坚,既贴近科技时代的精纯,又能隐现中国宋磁的明澈、纯净的精美神韵,便创作大量的不锈钢景观雕塑。不锈钢磨光的镜面效果,将周遭复杂的环境转化成如梦似幻的反射映象,一方面是脱离现实的,一方面又是多变化的,但它本身是单纯的。作品与环境形成了整体性的表现,而非抢眼的存在,这正是中国文化温柔敦厚的生活理念。十.(1990)中国山川─深受黄山、长江浩瀚的影响杨英风亲自见到中国北方恢弘的自然景色,站在宏伟的宇宙景观前,进而产生对“宏大气势”精神的追求,重新开启了对自我的询问与对“宇宙现象”的兴趣。1990年代,他获得了第二届“世界和平文化艺术大奖”。并参加了许多国际展览,如1990年与朱铭在新加坡的“海外作品回顾展”十一.(1989~1991)体悟生命之真义与灵性之超越杨英风体悟到生命之真义与性灵之超越,开启了对宽大自由的追求,呈现般若思想的“空观”,就是指不受实体束缚、自由自在不受局限的心灵,此思想也反映在他的作品上。十二.(1992~1997)再次发扬景观雕塑的理念省视从前人生的历程,杨英风认为雕塑本身是一增益减损的调和性工作,透过技巧与素材的使用调度,传达创作者的意念与智能,呈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高超境界,进而使艺术品与生活环境交融,才是景观雕塑的真意。杨英风期盼能超越独善与我执的“小爱”,透过“景观雕塑”这面明镜,发扬“大乘景观”的精神。参加1993年美国迈阿密艺术博览会和日本横滨的“国际现代美术展”、法国巴黎的“国际现代艺术展”,然而杨英风的身体健康日渐转坏、1990年他曾在北京罹患肺炎、1997年,在日本箱根的雕刻之森美术馆个展办完后逝世于新竹,享年72岁。评价:艺评家谢理法先生认为:“台湾战后只有杨英风的雕刀为台湾早期的乡村及人民生活,作了一个详细的见证。”年表1926出生于台湾宜兰县,字号呦呦。1933就读于宜兰公学校,受林阿坤老师启发,展露才华。1939师事郭柏川,浅井武,差川典美三位老师。1942以一幅油画与两件雕塑参展“北平中南海秋季美展”。1943考入东京美术学校建筑系,受教于朝仓文夫及吉田五十八。1946考入辅仁大学美术系,学习油画及美术史。学习太极拳健身,并游大同云冈,震摄于大佛之庄严高伟,自此与“魏晋美学”、“佛教雕刻”结下不解之缘。1947担任宜兰兰阳女中的美术教员。在台湾大学植物系从事绘制植物标本的工作。1948考入“国立”师范大学艺术系,受教于张大千、溥心畲大师。1951进入农复会《丰年杂志社》担任美术编辑,达十一年之久。1953作品“斜坐”参加省美展。1956作品“仰之弥高”参加巴西圣保罗国际双年展,并获“国立”历史博物馆收藏。1957受聘为台湾“教育部”美育委员会委员、“国立”历史博物馆推广委员、巴西国际艺术博物馆参展作品评审委员。1958应聘为“国立”艺专副教授,至一九六一年间,历任文化大学艺术学院、铭传学院商业美术科、淡江文理学院等校教授。1959雕塑作品“哲人”,参加第一届“法国巴黎国际青年艺展”获得佳评,被法国“美术研究”双月刊誉为“指导世界未来雕塑方向之大师”。出面召集“中国现代艺术中心”第一次筹备会议。1960台北新公园陈纳德将军铜像揭幕。于“国立”历史博物馆举行“杨英风雕塑版画展”。1961受“教育厅长”刘真之托,为日月潭教师会馆作大型浮雕“自强不息”、“怡然自得”、“日月光华”及于会馆前的水池制作石雕“凤凰喷泉”景观雕塑。1962获得香港国际艺术沙龙展银章奖。完成雕塑“飞龙”于台中东势大桥头。完成雕塑“梅花鹿”于台中教师会馆。完成浮雕“愉适之旅”于“中国大饭店”正厅。出席画会家历史博物馆的“国家”画廊举行年度展。1963创作首件不锈钢作品“欢迎访问的太阳”设计制作“金马奖”。完成“胡适”先生塑像于台北南港胡适公园。1964教宗保禄六世收藏铜雕作品“渴望”。油画“静观其反复”等作品获意大利国立罗马现代美术馆收藏。于罗马现代美术馆创办“中国现代美展”。完成“十字架”作品于罗马。1965于意大利国立造币雕刻专校研究。于意大利及欧洲各主要城市举办巡回个展。获意大利绘画金牌奖及雕塑银章奖。获得第四届十大杰出青年金手奖。1967任花莲大理石工厂顾问间,创作“太鲁阁山水系列”。完成“升华”景观大雕塑于花莲荣民大理石工厂大门、“陈诚先生”塑像。于陈诚纪念公园及景观石雕“酒洞天”于“国宾“饭店地下层酒廊室内。于台湾土地改革馆大门完成浮雕作品。1968受邀为国际造型艺术家协会台湾代表。“石雕系列作品”在东京保罗画廊举办个展。受邀成为日本建筑美术工业协会会员。完成作品景观雕塑“森林之宝”于花莲亚士都大饭店。完成景观雕塑“泉”于宜兰礁溪大饭店。规划设计太鲁阁一地入口的大理石城环境。完成梨山宾馆前公园石雕喷泉景观雕塑。完成“天行健”石景布置于台北泛亚大饭店。1969花莲航空站的整体景观设计:完成浮雕作品“太空行”及景观雕塑“大鹏”。于日本东京完成作品“水袖系列”。完成作品“梦之塔”。1970黎巴嫩贝鲁特国际公园庭园景观规划设计。设计制作日本大阪万国博览会中国馆前之景观大雕塑“凤凰来仪”。设计制作十大杰出青年奖“金手奖”奖座。1971完成新加坡文华大酒店之白大理石雕塑系列。完成“飞跃”于新加坡首邦大厦及“新加坡的进展”景观雕塑(模型)。作品“心镜”展于日本箱根雕刻之森美术馆“第二届现代国际雕塑展”。1972规划设计新加坡双林寺庭园。完成白大理石雕刻作品“凤鸣”于新加坡。美国关岛观光游乐设施计划案,提出“梦之塔”景观雕塑建筑的构想。规划设计黎巴嫩国际公园中国庭园。1973完成美国纽约市华尔街上东方航运大前景观雕塑“东西门”。1974设计制作美国史波肯国际环境万国博览会中国馆外壁浮雕“大地春回”,及馆内壁浮雕“凤凰屏”。完成“鸿展”景观雕塑及“严庆龄先生像”于新店裕隆汽车厂。1975完成“乾坤”景观雕塑于台北淡江学院。为板桥中正公园、台北市光复“国小”庭园及中正纪念堂景观规划设计。拟台北“中正文化纪念社区”设计构想。与朱铭等艺术家组成“五行雕塑小集”。1976负责沙特阿拉伯国家公园预定地整体规划设计。完成“风调雨顺”浮雕于板桥市农会大厦。完成台湾“清华大学“校园不锈钢景观雕塑“凤凰”及“升华”景观雕塑。1977为南投草屯台湾省手工业研究所做整体规划与建筑设计。担任手工业研究所的顾问。为美国加州法界大学做校园景观设计。同时,担任加州法界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为美国加州中华佛教总会“万佛城”规划设计。完成台中雾峰省立交响乐团音乐厅浮雕。为台湾“清华大学”大门设计制作。召开雷射推广协会,将雷射艺术及科技引进台湾。1978与陈奇禄、毛高文发起成立台湾“雷射科艺推广协会”,并受邀为日本雷射普及委员会委员。1979成立“大汉雷射科艺研究所”。完成“精诚”景观雕塑于台北“国立”工业技术学院。完成“国花”景观雕塑于台北国家大厦。为铭传商专中正纪念公园庭园景观制作及雕像。完成董浩云先生像。为新竹台元纺织厂完成庭园景观及塑像。1980太极艺廊举办“大汉雷射景观展”,为岛内艺术家首次发青之雷射雕塑作品展。于华明艺廊举办“从景观雕塑到雷射景观”展览。担任台湾空间艺术协会常务理事。当选台湾第一届优秀建筑金鼎奖。完成杨梅中华汽车厂庭园景观及董事长像。设计制作“金凤奖”奖座。为台南安平古堡公园庭园景观规划及雕像。“圣光”雷射景观邮票及幻灯作品问世。“瑞鸟”(生命之火)雷射雕塑参展日本第四届国际雷射外科学会会议展。“春满大地”雷射雕塑获严家淦先生收藏。完成“凤凰”大雕塑,设计规划鹿谷天仁茗茶凤凰谷观光工厂及商店。1981举办第一届台湾雷射景观雕塑大展于台北圆山饭店及圆山天文台。1982于《台湾建筑征信》发表《建筑与景观》专文,又于《台湾手工艺》发表“探讨‘我国’雕塑应有方向”专文。1983设址于南投埔里牛眠山,规划及设计制作“静观庐”(英风景观雕塑研究苑)。1984完成“继往开来”景观大雕塑于台南市之文化中心。为美国纽约“庄严寺”制作观音殿佛龛。于《台湾手工业》季刊发表“智慧.雷射.工艺”专文。1985于香港“当代中国雕塑家作品展”展出“银河之旅”景观雕塑。完成“善的循环”景观大雕塑于基隆市立文化中心。完成高雄小港机场“孺慕之球”景观雕塑庭园。发表由“区域特性的发展透视艺术的未来”及“中西雕塑观念的差异”专文。师大《校友学术论文集》发表“艺术生活与教育”论文 。1986“回到太初”景观雕塑参展台湾故宫博物院“当代艺术尝试展”。于东京及名古屋等地举行“ART-UNITS ”巡回展。香港艺术中心与汉雅轩合办举行“杨英风雷射景观雕塑”个展于香港。完成“小凤翔”景观雕塑于台北三商大楼。1987为台北中正纪念堂音乐厅设计制作“‘中国’古代音乐文物雕塑”大系,共二十件作品。完成“力之华”景观大雕塑于新加坡华联银行总行。完成“天地星缘”景观雕塑于新竹法源寺。设计制作第一届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雏凤奖”奖座。1988为新加坡华联银行的地铁广场,设计制作向前迈进景观大雕塑。完成“龙马奔腾”景观雕塑。提出“兰阳景观雕塑公园”构想。台湾省立美术馆刊发表“立足传统,迈向未来”专文。1989台北市美术馆典藏“小凤翔”不锈钢景观大雕塑。完成 “天下为公”景观雕塑于台北世贸国际会议正厅。完成“止于至善”景观雕塑于台北护专校门内庭。完成“至德之翔”景观大雕塑于台北“中华航空”训练中心。设计“国家品质奖”。完成“龙赋”景观雕塑,台北汉雅轩展出。完成“普贤菩萨”于“中国佛教”青年会会址。设计制作“国鼎奖”奖座。1990完成“飞龙在天”元宵节主灯,于台北中正纪念堂展出。为亚运创作不锈钢“凤凌霄汉”,陈列在北京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为地球日创作“常新”不锈钢景观大雕塑于中正纪念堂展出。全省学生联盟委托制作“野百合花”大雕塑,作为学生运动之精神象征。完成“祥凤莅兰”大浮雕于宜兰民生医院。于北京大学举办的“中国东方文化国际研讨会”发表“中国生态美学的未来性”论文。1991于新加坡国家博物院画廊举行“杨英风'91个展”。完成新竹福严佛学院华岩三圣佛像塑造、佛龛设计及建筑、环境规划。荣获第二届“世界和平文化艺术大奖”。以不锈钢重制一九七0年大阪万国博览会景观大雕塑“凤凰来仪”新作,立于台北市立银行总行前庭。完成台北新光三越百货公司正门“祥狮圆融”乙座。1992“杨英风'92个展”于台北新光三越百货公司开幕邀请展。于高雄举行“杨英风'92个展”。于文建会提出“大屯山自然石雕公园之规划构想与执行”报告。作品“风”参作台北苏富比“现代中国油画、水彩及雕塑拍卖会”。完成“蒋经国总统”塑像。完成东吴大学法学院雕塑“公平与正义”。完成“茁生”、“茁壮”、“天地星缘”、“太极”、“天禄苑”等景观大雕塑于日本筑波霞浦国际高尔夫球场。于台北重庆南路家中创立““杨英风美术馆”。香港亚洲艺术博览会(ART ASIA)参展。1993创作国际上首件钛合金艺术作品“玄通太虚”。参展日本横滨NICAF国际现代美术展。完成台南县立体育馆大型景观雕塑“水火同源”制作。美国洛杉矶恒信美术馆典藏“厚生”、“辉跃”、“和风”等作品。台湾省立美术馆“杨英风一甲子工作纪录展”。于台北新光三越举行'93个展。参加法国FIAC巴黎国际现代艺术展。获颁台湾“行政院”文化奖章,肯定其终身的文化成就。1994成立“杨英风艺术教育基金会”。高雄新光三越公司开幕首展。参加日本横滨NICAF第三届国际现代美术展览会。参加香港、迈阿密、纽约国际现代美术博览会。纽约第特利画廊举行“杨英风'94个展”。配合文艺、环保展现艺术生活化示范活动中展出“缘慧厚生-珍惜大地资源”。应邀出席日本第三届奄治石乡雕塑国际会展,参与制作展览大石雕“曙”。应邀参加日本福山美术馆举办之“亚洲国际雕塑展”。应邀于香港光华艺廊举办个展。1995参加日本横滨NICAF第四届国际现代美术展览会。于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美术馆”举行个展。于纽泽西州举行“雕塑大地美术馆”个展。于台北新光三越百货文化馆举行“呦呦o杨英风o丰实的'95”个展。为“全国高尔夫球场”设计规划景观大雕塑及庭石,同时举行为期三个月“杨英风个展”。为台湾光复五十周年庆制作完成“古木参天”红豆杉大雕塑,永久成立于台湾省立美术馆大厅。获聘为台湾文化艺术基金会董事。获颁为英国皇家雕塑家协会第一位国际会员。1996为庆祝“国立”交通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完成高6.6公尺不锈钢群组景观雕塑“缘慧润生”,李登辉亲临主持雕塑作品开幕大典。应英国皇家雕塑家协会之邀,于伦敦查尔西港举办为期半年之“呦呦o杨英风o景观雕塑特展”。1997规划设计制作“协力擎天”大乘景观,为庆祝宜兰开拓两百周年纪念物。参加加拿大温哥华精艺轩“台湾四大师”展览。应邀于日本箱根雕刻之森美术馆举办“杨英风大乘景观雕塑展”个展。十月二十一日逝世于新竹法源寺,享年七十二岁。1998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画廊举办“雕塑东西的时空-杨英风(1926-1997)”展览。于天主教辅仁大学举行“真善美圣”雕塑校园个展。杨家应邀参加“展望2000-中国现代绘画雕塑”德国三城市巡回展。杨家应邀参加台南“国立”成功大学举办“世纪黎明”雕塑校园展。1999杨家应邀参加新加坡雕塑城市展。杨家成立“呦呦艺术事业”,为实践杨英风“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之美学观,及与大众共享美的事物之“呦呦精神”。2000杨英风艺术教育基金会与交通大学合作成立“杨英风艺术研究中心”。基金会与交通大学为纪念杨英风逝世三周年特举办“再见杨英风”系列活动,包括:“人文、艺术与科技-杨英风国际学术研讨会”、“杨英风<太初>回顾展”与林丝缎老师“舞动景观”配合户外景观雕塑,透过研讨会的论文发表与座谈,为杨英风在学术及艺术史上定位。交通大学申请“国科会”项目补助计划,建立“杨英风数字美术馆”。旅法大陆作家祖慰先生著首部传记《景观自在-雕塑大师杨英风》出版。旅美陈建台教授作曲CD音乐片《风格》出版。画册专辑《杨英风<太初>回顾展》出版。论文集《人文、艺术与科技-杨英风国际学术研讨会》出版。

返回顶部